四月和煦的陽光,春天溫暖的情懷,周日樂凱華光第二批宣傳委員一行乘車西行,首站鎮(zhèn)平紅色教育基地學黨史,尋找紅色記憶,參觀彭雪楓將軍展覽館,觀看將軍戎馬生涯的記錄片,倍受教育和感動。繼續(xù)前行老廠三岔,學黨史,溫廠史,追根尋源,去汲取樂凱華光不斷前行的力量!
車過馬山,進入山區(qū),車兒隨著山勢,忽兒在山腰盤旋,忽兒在谷底穿行,蜿蜒的山路,車輪下早已不是那彎彎曲曲的沙石公路,代替它的是平坦寬闊的柏油馬路,過了夏館,過了板廠,三岔的山水,三岔的一草一木仿佛就在眼前,眨眼功夫,老廠大門躍入眼簾,“高高興興上班,平平安安回家”十幾個大字十分醒目,大們一側(cè)車隊的院落里荒蕪一片,頹廢的建筑依然堅守著”陣地”。
到“家”了,車停在樂凱華光廠史教育基地旁,我們輕輕放慢腳步,生怕踩疼了歷史的記憶,春天的山林輕盈靈動,黃花墁下的溪水你可聽到我們的足音?可記得我們兒時的頑皮?風景舊諳,怎不憶三岔?曾經(jīng)出生、成長、上學、工作和生活的地方,華光的歷史從這里開篇,華光的成長在這里孕育,踏著老一輩華光人的足跡,去尋找那滄桑悠遠的日子,去尋找那真摯而又原始的情感,重溫廠史,弘揚三線精神,讓華光企業(yè)精神代代相傳。 基地樓山坡上,放眼望,醫(yī)院、百貨樓,蔬菜店、電視轉(zhuǎn)播塔……盡收眼底;青山腳下三岔村黨群服務中心紅旗招展,公司幫扶老鄉(xiāng)建起了食用菌種植棚,養(yǎng)蜂場,以助老鄉(xiāng)早日脫貧致富。二膠全景老照片上努力去尋找曾經(jīng)上班的路?居家的樓?特殊的原因,我們不能進廠尋跡探訪,只能遠眺那曾經(jīng)熟悉的影子。
十六號樓單元的院落,不僅是樂凱華光廠史教育基地,也是公司結(jié)對幫扶三岔村的窗口。青翠的山竹、盛開的櫻花春風下微微顫動著枝頭,仿佛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,駐點的工作人員采購來新鮮的蔬菜、土豬肉、山野菜,準備做飯了。老灶臺爐膛燃燒起來,基地里便有了溫度,幫廚的人們在忙碌著,宿舍走廊上的文友們端詳著一張張舊的照片,爐火一下子把思緒點燃。
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里,開山的炮聲震醒了寂靜的山野,上萬名建設者風餐露宿,喝溪水,啃干糧,吃野菜,天當被子地當床,四載鏖戰(zhàn)多艱難,山溝里矗立起來一座現(xiàn)代化的膠片廠,為華光鑄就了底蘊和底氣;斗轉(zhuǎn)星移,時代變遷,三線調(diào)整大搬遷,二膠要走出山溝,走向平原,走向城市,去搏擊市場經(jīng)濟的驚濤駭浪,汗水與淚水中重新燃起新的希望,鳳凰涅槃,浴火重生,華光事業(yè)蓬勃發(fā)展,蒸蒸日上,華光面貌日新月異,努力工作,幸福生活,員工日子越來越紅火。 清新的空氣,飄香的飯菜,美好的記憶,沉醉的不一定是我,也許在這個深情的春天我們都醉了!懷舊的人兒扎在一堆,或是敘說童年的趣事,或是抒發(fā)青春曾經(jīng)的浪漫,一個個只言片語,卻能拼湊出越來越完整的美好故事。動力部的晶晶醉了,東岸電站小樓依在,哪兒是她的“寫字樓”,大學畢業(yè)分配在電站一直從事技術(shù)工作,青春在這里綻放光彩;402房的房客醉了,一頭扎進房里,思緒著曾經(jīng)的幸福時光,煥然一新的小套房竟是他的舊居,幾多感想,躍然紙上,曉坤賦詩一首,有詩為證:花開四月競飛揚/基地遺留憶念長/三岔樓房建山上/重溫傳統(tǒng)學員忙/幫扶結(jié)對小窗口/致富農(nóng)民思路強/二膠人興擔大業(yè)/成功遷址續(xù)輝煌。
下午我們來到公司對口扶貧三岔村參觀學習交流,開展“學黨史、悟思想”主題教育,觀影《建黨偉業(yè)》、《我和我的祖國》,參觀新農(nóng)村新變化,感受昔日貧困村,脫貧路上奔小康的可喜變化;感受中國共產(chǎn)黨建黨100年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和脫貧攻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。
花開唯有意,曲散終有時。所有的快樂與回憶,匆匆間俱成往事,陽光依舊燦爛,故地的容顏,發(fā)展變化,永遠在心里牽掛。